開創階段19世紀80年代,德國首先制成有實用價值的汽車(轎車)。由于當時巴黎有寬闊的道路和奢華的社會風氣,汽車工業在法國最先得到發展。后來,在歐洲和美國出現過上千家作坊式的汽車制造廠,生產過3000種以上的車型。但早期的汽車有華麗的裝飾,又分散在許多小廠小批生產,成本很高,售價昂貴,銷售量增加很慢。許多小廠因此關閉,只有一些生產過馬車、自行車、縫紉機和煤氣機等產品的廠家還能繼續進行小批量生產。1905年美國渥爾茨汽車公司年產商品汽車為6500輛,這是當時年產量最大的一家公司。
發展階段20世紀初,美國人H.福特認為,汽車應該去掉不必要的裝飾,簡化機構,他采用薄利多銷的經營方針,大幅度降低售價,使汽車從富人的奢侈品變成一般人的實用的交通工具,以擴大銷售量。他還主張減少車型,集中生產單一車型,并采用大量生產的方式。1907年,他推行了在輕武器、鐘表等工業行之有效的零件標準化和互換性的加工方法和技術管理措施。1908年,他又將簡樸無華、簡單實用、易于維修的 T型轎車投入市場,取得很大成功。到1909年底,T型轎車銷售量已達15萬輛。1913年,福特首先建立汽車的流水裝配線,改變汽車制造的整個生產過程,實行計劃生產、同步生產和連續生產。這種大量生產技術使成本進一步降低,從而引起再一輪的降價,進一步擴大銷售量,采用適合于更大批量生產的先進技術,進一步加快資金的周轉。1923年,他的汽車銷售量將近 200萬輛。1908~1927年間共生產 T型轎車1500萬輛。當時福特汽車公司生產的汽車數量幾乎占世界產量的一半。 T型轎車對汽車和汽車工業的發展,對機械工業和大量生產技術曾發生過重大的影響。在這期間,汽車工業成為機械制造工業中的最大部門,大量生產技術得以在機械工業中扎根,并得到推廣和發展。
福特的成功促使美國和歐洲的汽車公司陸續改變汽車設計,采用大量生產技術,降低成本和售價,從而擴大了銷路。1929年,美國汽車的年產量為 500萬輛,英、法、德等國的年產量也都接近20~30萬輛。在汽車大發展的這一時期,許多中小汽車制造企業由于缺乏資金,不能采用先進的大量生產方式,產量低而售價高,陸續被淘汰或兼并。到1930年初,美國僅剩下44家汽車制造公司,歐洲的汽車制造公司也從90家減少到41家。在這一時期,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和福特汽車公司開始在歐洲建廠或購買汽車廠,形成為跨國公司。
壟斷階段30年代初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使汽車生產受到打擊。但在30年代中期,汽車工業先于其他機械工業恢復并有所發展,而且有不少中小汽車制造公司破產或被合并,在幾個主要汽車生產國中,都出現了大公司壟斷的局面。美國的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三家大公司生產的轎車,約占美國市場的70%以上,世界市場的30%以上。法國的雷諾、別儒和雪鐵龍 3家公司,德國的奔馳、曼恩和奧佩爾 3家公司,英國的奧斯汀、摩立斯和標準3家公司,以及意大利的菲亞特公司都在本國的汽車工業中居于壟斷地位,并占有一定的國際市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各國的汽車工業都投入到本國的戰時生產中,民用汽車生產處于停滯狀態。
Host List
hot news